忙到要翻過去,加上明天與我的他及迪安還有音樂會要彈,但是名畫還是要看的。
抽出時間來個維也納快閃一日遊,參觀博物館的莫內畫展。
莫內啊啊啊啊阿。
求學時期,彈得最好的是印象派樂曲,碩士學位的其中幾首考試曲目與教學研究主題也是印象派。
印象派的音樂與繪畫藝術密不可分,而莫內也是我最愛的畫家。能現場賞畫,親炙名作,為此怎樣也要排出時間。
清早在濃濃大霧裡彷彿穿雲裂霧般地驅車出門,先去接了於同學家開趴過夜的迪安,昨天他被一位心儀他也跟他告白過的同班女同學邀請去家裡玩。女同學的媽媽是他們學校的英文與俄文老師,還剛好是哥哥逸安的英文啟蒙老師,在雙語班帶了逸安二年的英文課。
十個少年少女相約,自下午開始聚會、聊天、看影片、吃吃喝喝,最後在大房間打地鋪大家睡在一起。據說過了午夜才就寢,但是青少年跟黎明即起的勤奮覓食鳥兒一樣早起,不到八點時就全體在吃早餐了。我家男孩們怎麼都放浪形骸地狂歡啊真是不好意思。(彈煙蒂)
博物館內人潮洶湧,但仍很有看畫的時間餘裕。細讀每幅作品的說明,比對著畫作,沈浸在莫內的光影色彩, 貼近他目光裡及畫筆下呈現的世界,由早期畫作看至晚期,也跟著畫家的成長歷程悠悠地過了一遍。
在觀畫的過程當中,隨著眼前線條、明暗、色彩的變動交織,我也在心裡比對著音樂。視覺與聽覺有時真有相通連結之處,有些人在聆聽樂聲時,腦海裡會出現色彩和形狀,比方俄國作曲家史克里亞賓。這是敏銳感官延展出的連覺力,讓感受豐美多彩。
我的感受當然不像史克里亞賓那般明顯強烈(也好險沒有,他一直有神經衰弱的症狀😆),但也很有感。那一刻突然好感恩,覺得自己有鑑賞與演奏音樂的能力,也有開發感官的機會,真好。
能好好使用樂器、歌聲、文字和言語去通暢地表達感受,反轉過來,也能由這四樣管道體會很多無法細說的情感,真是上天給我的禮物。雖然還欠缺「肢體」這個管道,但也終究鼓起勇氣踏上學習開展之路。
很想打越洋電話回家謝謝爸媽傾一家之力讓我學琴和苦心教養栽培,但看看錶已是他們入睡的時間,貿然打給爸媽,他們絕對會被我嚇醒,還是算了。😂
畫展所在的博物館裡,還有杜勒、夏卡爾、蒙克、畢卡索等大師作品,還是世界級的版畫展場,有著全球第一的版畫收藏。但是,帶著三個孩子,其中還有動不動在名畫前隨地蹲下還大聲嚷著「我想大便」或指著莫內柔美的藍綠色水波蕩漾圖像問我們「這是鱷魚吧」的文盲睿安,我們知道,帶著幼兒的博物館之行註定無法盡興。
決定下次拋家棄子(呵呵呵好常拋家棄子喔),與我的他浪漫地在清晨搭火車,敞徉維也納一整天,盡情觀畫,看展,泡在百年咖啡館裡,晚上聽歌劇,吃宵夜,最後再去開房間。啊怎麼就這樣寫出來了,但歌劇結束後都深夜了回不了家真的只能開房間啊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搖手指)
圖為排隊入場時像鄉下農民般蹲在地上扭著手指等待的睿安。也終於有張乖乖甜笑坐好的留影,但起身後三秒內又蹲下旁若無人地大喊「啊好無聊啊我肚子好痛啊!」